陕北龙华矿业:老孙头的回忆 |
|
类别:散文 作者:薛效承 日期:2020/10/14 字体:
【小 中 大】 阅读: 次 |
|
编者按:作品通过师徒对话表现了矿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,赞扬了共产党员的勇于牺牲和担当精神。 |
|
老孙头的回忆 节气已过处暑,中国的北方已渐渐退去酷暑,在塞北的神木的傍晚,已有一似秋凉意,老孙头在张浩的陪伴下,漫步在自己曾经战斗过为之付出青春的地方。 老孙头是一名老矿工,今天65岁,1988年从韩城矿务局调到塞北神木煤矿工作,在这里扎根生活了22年,10年前55岁的老孙头告别了工作岗位,退休后过起了在家带孙子的天伦之乐生活,张浩今年46岁,1994年参加工作,曾是老孙头的徒弟,这次是师傅来神木看望徒弟,徒弟陪伴师傅来到曾经工作过的煤矿,一起回首往事。 看着新建的储煤仓和综合大楼,老孙头对张浩说:“煤矿的生活质量是越来越好了,这趟来,山也绿了,空气也好了,职工的住宿条件也越来越优越了,还是你们年轻人有福气”。 在井口附近的一个椅子上,师徒俩停下了脚步,老孙头示意张浩坐下来一起聊,他问道煤矿生活苦吗?张浩说:“对于长期在煤矿工作的工人来讲,所有的艰苦都已经算不得艰苦,习以为常了。井下的环境很差,潮湿,积水,工作面的煤尘也特别重,就算是不去干活,到井底走一趟,回来同样是灰头土脸;就算是地面,如若没有搞好绿化,也同样是煤尘飞扬,上班的时候也相当麻烦,下井前必须带好矿灯、自救器。虽然不是很重,但要从上班到下班,背着走一天,会很累。”不过现在条件是越来越好了,比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提升了好几个数量级。 张浩接着又说:“在危险的行业中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度的了解和敬畏。更加懂得爱惜生命,也更尊重生命。”老孙头沉思了一会回忆道:“那是1993年的秋季,也是这个季节,我们在掘进队正在井下工作,马上到了下班时间了,突然发生了局部冒顶事故,我们在队长的指挥下有序撤退,当年的矿井,道路条太差,我在撤退时突然被顶上掉下来的矸石砸中,倒在煤泥里起不来了。我们的老队长二话没说跑过来要扶我起来,但是我两腿麻木已经站不起来了,我对老队长说不要管我赶快走。 可老队长并没有走立马弯下腰抓起我背着往外撤离,我爬在他的肩膀上,能听见他急促的喘气声。走在半路老队长因体力难支摔倒在地,我也随之被仍在煤泥里,后面撤退的队友扶起我和老队长,老队长大喊一声:“其他同志先撤,党员轮流背伤员”,话音刚落另一个工友接着背上我向外跑,就像接力棒一样,一个换着一个背,七、八个工友轮流着来,终于拜托了死神的束缚逃生出了井口。大家安全撤离,老队长脸上才露出了笑容。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插肩而过,刻骨铭心啊。老队长和队友们的这种品质在我们大多数煤矿工人中都具备,我们这些战友,经得住生死考验。 老孙头眼睛已经湿了,用手抹了一下眼角,继续说道:“这当然依赖于我们长期在这个行业中塑造出来的一种团队协作精神,视战友为亲人,与自己同为一体,情同手足。”张浩说:“现在科技发达了,井下的各种保障措施很到位,现在安全系数也越来越高了,但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这一传统始终在坚持,在任何困难面前,共产党员都是冲锋第一线”。老孙头说:“好,好,希望你们的事业越来越好”。 正说着,老孙头的孙子已讲车开过来,准备接他爷爷回宾馆,老孙头又回首望了一眼矿区,在张浩的搀扶下蹒跚的爬上了车,与张浩挥手道别后,车渐渐的驶向了远方。(付武栋)
|
|
上一篇作品: 陕北龙华矿业:李白的月亮 |
下一篇作品: 没有了  |
|
[访问 : 次][得分 :0 分] [级别 :暂无级别 ] 编辑:西苑清风
|
|
·网友评论:(显示最新3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!) |
|
|
评分标准:初级作者:±1分,中级:±2分,高级:±3分,白银:±4分,黄金(钻石):±5分,具体作者级别介绍查看
请遵守《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。
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、损害国家利益、破坏民族团结、破坏国家宗教政策、破坏社会稳定、侮辱、诽谤、教唆、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。
网友不能对作品的作者使用带有人身攻击、辱骂、威胁的语言。
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。
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 |
|
作者信息 |
作者:薛效承 发表作品:86 篇 |
|
 |
|
|
|
诗歌搜索 |
|
|
|
最新作品 |
|
|
|